成果类别:1.基础理论[√];2.技术创新[ ];3.转化应用[ ]
获奖情况:201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
完成单位:西藏自治区农牧ca88会员登录中心畜牧兽医研究所;西南民族大学
主要完成人:姬秋梅;钟金城;张成福;信金伟;柴志欣;达娃央拉:朱勇;张强;洛桑;李超;平措占堆;次旦央吉;曹涵
文;达娃;德吉措姆
成果简介:
受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,紧密围绕牦牛特色畜种,以有效解决制约牦牛生产瓶颈问题为出发点,以良种、良法为着入点,研究了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及现状。
主要以良种、良法为着入点,研究了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及现状,初步提出了西藏17个地方牦牛类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,并构建了中国牦牛30个品种(类群)的基因库;挖掘了与生长发育、生产性能及低氧适应性相关基因24个,筛选了分子标记11个。初步提出了西藏17个地方牦牛类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,其中西藏东部是西藏牦牛的起源地之一,以及西藏牦牛有两个母系起源;并构建了中国牦牛30个品种(类群)的基因库;挖掘了与生长发育、生产性能及低氧适应性相关基因24个,筛选了分子标记11个;“类乌齐牦牛”成为国家级牦牛遗传资源;构建了基于牧户或小群体的牦牛育种评估技术体系;形成了西藏牦牛本品种选育技术体系,生产选育后代2238头,后代产肉性能提高了10.22%,推广良种600多头;集成应用了牦牛良种良法关键技术,能繁母牛比例由选育前35.7%提高到41.0%,核心群达到46.2%,优化了畜群结构;集成应用了高寒、干旱区人工草地建植及牧草生产技术,累计种植牧草5100亩,生产鲜草约7513.20吨,开发牦牛专用饲草料产品9个,集成了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牧草的技术1套、牦牛高效养殖综合技术1套。发表论文42篇,研制了地方标准3项,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通过项目的实施和示范,2016-2018年近三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达1243.67万元,提高了农牧民种、养等生产技能,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。